1元門票、2折大促、千元紅包返利……最近幾年,旅游市場上各種低價游產品層出不窮,打著“讓利消費者”的大旗,產品價格似乎“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與之低價相伴出現的,是更多消費糾紛和維權。
今年“五一”前夕,國家旅游局宣布向“不合理低價”開戰(zhàn)。同期,市場上因“低價”引發(fā)的紛爭卻此起彼伏。4月27日,17家旅行社與途牛決裂,3天不到又和好如初;4月28日,華住酒店全面斷開與三大在線旅游商的合作,稱其違規(guī)促銷,卻又迅速恢復上線;4月30日,19家湖南旅游酒店炮轟去哪兒網違約,稱其單方面實行客房五折促銷;隨后,藝龍又宣布加入酒店五折價格戰(zhàn)……當然,還有這個假期里被“刷屏”的云南導游辱罵游客事件。
說到底,都是低價惹的禍。價格戰(zhàn),作為爭奪市場份額的利器,是市場營銷中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旅游業(yè)可謂將價格戰(zhàn)用到極致,只不過這極致背后弊遠大于利,不但消費者沒能真正受益,整個旅游行業(yè)的價格體系都紊亂了。
要說旅游產品的成本,原本就是一筆糊涂賬。酒店有星級之分,就算同等五星也有市區(qū)、郊區(qū)之別;出游的巴士,豪華大巴與普通小巴的成本可以差很多;景區(qū)門票,更有掛牌價、渠道價、團購價等,各個都不一樣……如此一道道選項的組合,不是專業(yè)人士很難算得清。
不僅如此,在線旅游商還手握大把風險投資,說的是互聯網思維,可做的就是刷單搶資源的事; 傳統(tǒng)旅行社也自有補貼利潤的方法,與地接社、購物商店、導游等結為同盟,鉆各種空子賺游客的錢。
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這個道理說起來簡單,可真遇上了,總有人不明白,一頭扎進去,成就了旅游業(yè)畸形的盈利模式。最終的結果是:旅游雖越來越熱,酒店越來越豪華,行業(yè)內投資、創(chuàng)業(yè)、上市好不熱鬧,行業(yè)外的大佬們也跨界紛紛加入;旅游企業(yè)的業(yè)績卻是另一番景象,4家在美上市的在線旅游商全線虧損,傳統(tǒng)旅行社幾家“帶頭大哥”靠老本過活,更多中小旅行社或慘淡經營,或無奈關門跑路。
長此以往,旅游低價若成了一種習慣,消費者非低價不買,旅行社則絞盡腦汁想歪招,而景區(qū)、酒店千方百計克扣服務……接下來,當所有的風險投資撤去,沒了補貼,沒了低價,甚至沒了好產品,產業(yè)鏈上任何一環(huán)都會被套牢。
低價模式,不會讓誰真正占到便宜。這個道理,消費者與旅游行業(yè)都得明白。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