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旅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稻城—亞丁,她可能是震撼心靈的三座神山;她可能是縣城郊外的藏寨炊煙;她可能是傍河邊郁郁蔥蔥、金黃燦爛的楊樹林;她可能是秋日藍天下,那一簇簇火紅連天的紅草灘;她還可能是那一個個古老、清凈的寺廟…
稻城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在你離開之前,已經(jīng)開始懷念她了。
稻城—亞丁地區(qū),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與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接壤,全境以高原山區(qū)為主。稻城—亞丁的景點主要分布于:稻城縣城周邊和南部的亞丁景區(qū)內(nèi)。
攝影發(fā)燒友的圣地傍河、色拉鄉(xiāng),位于縣城南郊,桑堆小鎮(zhèn)、著杰寺(直共寺)、奔波寺(蚌普寺)等古寺廟位于縣城北部約30公里處,在縣城周邊還有不少古老寺廟,地區(qū)的最北部是海子山。
南部的亞丁景區(qū),擁有仙乃日、央邁勇和夏若多吉三座神山,神圣、令人敬畏;景區(qū)內(nèi)的牛奶海和五色海,驚艷的讓你忘卻所有;山腳下的亞丁村,美麗寧靜,人間凈土莫過如此。
歷史
稻城,古名"稻壩",系藏語音譯,意為"山谷口開闊地"。清光緒三十三年,在此試種稻谷,祝其成功,奏設"稻成縣"。宣統(tǒng)三年,正式核準設置"稻成縣",隸屬康定府。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省成立,改名"稻城縣",縣名沿用至今。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銷后,稻城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康巴文化
稻城地區(qū)的主體為康巴文化,康巴文化是處于農(nóng)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之間的過渡文化,是以藏文化為主體、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的地域文化。既有游牧文化的彪悍,又有農(nóng)耕文化的細膩。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