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名寺傳奇頗多,但有古詩人留下詩句的寺院都有哪些呢?
倦游寺中流傳的詩句:
唐朝偉大詩人白居易在此寫出了不朽詩篇《長恨歌》。
蘇東坡《玉女洞》:“洞里吹蕭子,終年守獨幽。石泉為曉鏡,山月當簾鉤”。
唐人岑叁有“石潭積黛色,每歲投金龍”之詩句。
倦游寺背景資料:
倦游寺位于陜西省周至縣城南約17公里的黑水峪口。原為隋朝倦游宮遺址。倦游宮最早為隋仁皇元年(601年)始建,隋文帝楊堅來此避暑。唐朝咸通元年(公元860年)改為三座寺院。一寺廢弛無存,現(xiàn)留二寺,分隔在黑水南北兩岸。
南岸的為倦游寺一般通稱為“南寺”,明英宗正統(tǒng)六年(1441年)曾改為“普緣禪寺”。清朝重修,現(xiàn)存正殿五間,內(nèi)有泥塑、銅鑄和木刻佛像多尊,雕塑均極精巧。塔建于何時,無文考查,但就形制看似是唐朝建筑。塔西南角有一塊黑色痕跡,人們傳為燈煙所熏,時暗時亮,稱為倦游寺十景之一“寶塔放光”。
黑水北岸的為中興寺,一般通稱為北寺有殿字二十馀間。正殿東南面大房三間,傳為宋朝蘇東坡讀書處,門前有清朝道光年間書寫的“蘇公藏書處”匾額。寺東有“玉女洞”,洞內(nèi)飛泉,名“玉女泉”,俗稱“玉女垂簾”,傳說是秦穆公女弄玉吹簫引鳳的地方。泉水甘冽,蘇東坡簽書鳳翔俯判官廳公事時,常差人遠來取水,用竹書簽,剖分為二,一存寺內(nèi),一歸自藏,備作往來之信,戲為“調(diào)水符”再東邊的芒谷,有一石洞殘跡,為漢朝馬融讀書處,人們呼為“馬融石室”,為信游寺十景之一。
南、北寺之間有潭名“黑水潭”,也叫“倦游潭”,又號“五龍?zhí)丁,寬約二丈馀,水色黝黑,深不可涉,唐人岑叁有“石潭積黛色,每歲投金龍”之詩句。潭上石堅峭絕,形似龍?zhí)痘⒀ㄗu為倦游寺十景之一。此外,這里的勝景還有“斜陽曉照”、“獅山象嶺”、“西山登霧”、“九峰疊翠”、“倦橋古渡”、“貓阪警步”等。這里不僅風景優(yōu)美,而且地勢險阻。因此,歷史上不少曾把這里作為根據(jù)地,打擊封建統(tǒng)階級。
香積寺中流傳的詩句:
唐代詩人王維有著名的詩篇《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香積寺背景資料:
香積寺在西安城南約17.5公里的長安區(qū)郭杜鄉(xiāng)香積寺村,是確定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也是凈土宗祖庭。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凈土宗創(chuàng)始人之一善導大師圓寂,弟子懷惲為紀念善導功德,修建了香積寺和善導大師供養(yǎng)塔,使香積寺成為中國佛教凈土宗正式創(chuàng)立后的第一個道場。唐朝的香積寺位于古都西安城南約35華里處,終南山子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這里南臨鎬河,北接風景秀麗的樊川,濠河與潏河匯流縈繞與其西,整個寺院幽而不僻,靜而不寂。 唐代詩人王維在其著名的詩篇《過香積寺》中描繪說:“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痹姴捎糜蛇h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huán)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鳥鳴山更幽”的境界吧。
法門寺中流傳的詩句:
金人刻“詩碑”盛贊:“三級風檐壓魯?shù)兀疟P輪相壯秦川”。
法門寺背景資料:
法門寺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鳳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zhèn),東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寶雞市96公里。 始建于東漢末年恒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guān)中塔廟始祖”之稱。山門,佛寺院的大門,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門”,一般是三門而立,中間大兩邊小,象征“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故“山門”也稱“三門”,也以山門做寺院的別稱。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盤人居地,故由三門入。三門俱開,從那門入?從信門入。凡夫圣賢人,平等無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證如反掌。前殿始建于28年(1939年),為仿效明清建筑,內(nèi)塑華嚴三圣,韋馱天將及十八羅漢像。
據(jù)專家考證,法門寺始建于北魏時期約公元499年前后,現(xiàn)寺內(nèi)尚存的北魏千佛殘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樹立的。當時稱“阿育王寺”(或“無尤王寺”)。隋朝時,改天下佛寺為道場,阿育王寺改為“成寶寺”。唐朝是法門寺的全盛時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顯赫地位,以七次開塔迎請佛骨的盛大活動,對唐朝佛教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唐初時,高祖李淵改名為“法門寺”。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門寺,寶昌寺僧人惠業(yè)為法門寺第一任住持。唐朝貞觀年間,把阿育王塔改建為四級木塔。唐代宗大歷三年(786年)改稱“護國真身寶塔”。自貞觀年間起,唐朝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對法門寺進行擴建、重修工作,寺內(nèi)殿堂樓閣越來越多,寶塔越來越宏麗,區(qū)域也越來越廣,最后形成了有24個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內(nèi)僧尼由周魏時的五百多人發(fā)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輔”之地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
陜西長安華嚴寺中流傳的詩句:
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唐詩人杜牧《望故園賦》中寫道:“余三思歸兮,走杜陵之西道。巖曲天深,地平木栳。隴云秦樹,風高霜早。周臺漢園,斜陽暮草!
詩人岑參“寺南幾千峰,峰翠青可掬!
華嚴寺背景資料:
華嚴寺是唐代長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現(xiàn)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唐代樊川是長安城南著名風景區(qū),是春秋宴樂、夏日避暑的勝地。華嚴寺南望終南山,詩人岑的“寺南幾千峰,峰翠青可掬”,道盡了它景致最佳處。華嚴寺周圍的自然景色,雖不是佛經(jīng)中描述的華嚴世界,卻也是人間的華嚴天堂。
華嚴寺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祖庭。華嚴寺由初建到以后數(shù)百年間,無高大殿堂建筑的記載,而只記有鑿原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眾居住,華嚴寺可以說是黃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從塔的記載看,這里曾有華嚴宗初祖杜順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儼塔、三祖賢首塔、四祖澄觀塔。但在清乾隆年間,發(fā)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僅存磚塔兩座,其余全毀。一九三0年陜西大旱,朱子橋居士來陜西賑災,與佛教界人士瞻禮華嚴寺塔時,見到元代重修碑內(nèi)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便于塔前發(fā)愿“重修兩塔,祝愿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橋遂與佛教界人士動工修塔
招商國旅推薦陜西旅游線路http://lxs.cncn.com/space_so.php?tn=line&id=77690&q=%C9%C2%CE%F7
---------------------------------------------------------------------------------
韓國整形首選【大邱市】專業(yè)龐大的醫(yī)院體系,平民價格!(2015-11-08)
2014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門票團購_世園會官方訂票網(wǎng)站(2014-05-11)
青島旅游必去的景點推薦_青島世園會_世園會旅游攻略(2014-05-11)
青島世園會自駕游如何停車_世園會專線_如何抵達世園會五號門(2014-05-11)
2014青島世園會門票預約卡官方使用說明--山東招商國旅(2014-05-11)
青島世園會乘車指南_到世園會有哪些公交線路?(2014-04-28)
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介紹_舉辦過世園會的城市(2014-04-28)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