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傳家久 詩書禮儀長”,一戶大宅門上的這幅對聯(lián),或許道出了甪直人的價值取向。千余年來,受悠久燦爛的文化滋潤,這里民風淳樸,人心向善,禮賢下士,溫良恭儉,造就了許多文壇巨匠和名人雅士。從唐代詩人、文學家陸龜蒙到現(xiàn)代的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小鎮(zhèn)代有才人出,沉淀下厚重的歷史文化。到近代,生不逢時。一些達官富賈在功成名遂之后,回到古鎮(zhèn),躲進小筑,遠離塵囂。在小巷深處,守一室芬香,看日出日落;沐一身書香,求心靈平靜。寧靜淡泊,頤養(yǎng)天年。也有不少志士仁人在這里刻苦攻讀,為拯斯民于水火、挽民族于危難而上下求索。
據(jù)《甫里志》載:甪直原名為甫里,因唐代詩人陸龜蒙(號甫里先生)隱居于此故名。后因鎮(zhèn)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如“甪”字,故改名為“甪直”。甪直鎮(zhèn)俯視呈“上”字型,占地約一平方公里。又傳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甪直,見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就長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來,沒有戰(zhàn)荒,沒有旱澇災害,人們年年豐衣足食。甪直鎮(zhèn)位于蘇州城東25公里,以有2000多年歷史,古稱甫里,唐代以后,因河道街形狀象“甪”字,改現(xiàn)名。
古鎮(zhèn)因橋多,被冠為“橋都”的美稱
[2]。一平方公里內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xiàn)僅存41座。橋型各異,造型獨特,有多孔和獨孔的石橋,也有拱型和平頂橋等大小不一的橋,被譽為“橋梁博物館”實不為過。鎮(zhèn)內橋街相連,河水相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遍布在每個角落。
古鎮(zhèn)仍舊留有以卵石及花崗石鋪成的街道,深巷兩旁為黛瓦白墻、木門木窗、寬梁翹脊的古建筑人,多為明清時代所建。古鎮(zhèn)區(qū)有58條巷子,最深達150米,較罕見。河床上來往小船,絡繹不絕,井然有序。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