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觀
“太白積雪六月天”,“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guān)中八景之一!端(jīng)注》有太白山“于諸山最為秀杰,冬夏積雪,望之皓然!敝涊d;唐代詩人杜甫有“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詩句;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記》一開頭就寫到:“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積未尚已也!彼未K軾在《太白山禱雨記》中就有春季發(fā)生大旱,天氣干熱,麥苗枯萎,而山上卻依然是“巖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的描述。元代朱鐸《太白山》一詩中有“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之句,極言降雪、積雪之早;元《一統(tǒng)志》中載:“山(太白山)極高,上恒積雪,望之皓然”;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中,對太白山終年積雪的描繪是:“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陰崖皚皚積古雪,絕壑長松幾摧折”的詩句以描寫太白山積雪時間之久?梢娞资⑾姆e雪之奇麗景色,確實來歷已久,蔚為奇觀非夸張與虛構(gòu)。在過去那寒冷多雪的年代里巍巍高峰,終年積雪、銀光四射,百里可見,故“太白積雪六月天”之奇觀勝景則由此而來。由于氣候逐漸變暖,兼之冬季降雪減少,盛夏又多出現(xiàn)伏旱高溫炎熱天氣。因而“太白積雪六月天”的勝景現(xiàn)已很難看到了。
斗母奇峰,從大殿向南,奇峰怪石林立,從大殿向東眺望,在一道道莽莽蒼蒼的松梁上巍然屹立著一座白色巨石,俗稱“麥垛石”。麥垛石是一巨大花崗片麻巖斷塊,高約60米,周圓30米許,呈圓柱體。若在晴朗的傍晚,夕陽余輝將石體照耀通紅。此時晚山含黛,唯麥垛石光彩奪目,分外妖嬈。繼而上行有“五臺”(即送經(jīng)臺、梳妝臺、別娘臺、滴淚臺、望鄉(xiāng)臺)和“一堵墻”,怪石成峰,千姿百態(tài)。至斗母宮,三座孤立花崗片麻巖柱峰拔地而起,突兀云霄,令人驚嘆,山峰之奇,莫過于此。這些柱峰象三根巨大撐天的石柱,高聳入云,崢嶸秀麗,巍峨壯觀。三座柱峰,分別稱為“三皇臺”、“玉皇臺”、“藥王臺”,人稱“斗母奇峰”。昔日,峰頂各有廟宇,已廢。
云海奇觀,太白山千峰競秀,萬壑藏云。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可看到極其壯觀的云海,以平安寺為最。平安寺地處海拔2700米的山梁上,周圍群峰聳立拱峙,勢若圍屏,山峰間溝壑寬闊,深邃莫測。向南展眸,拔仙臺、跑馬梁、鰲山相連如駝峰顯現(xiàn)。向西北遠眺,桃川河帶狀蛇迥,隱隱可見。站在平安寺,但見云層如海濤洶涌,變幻多端。時而“涌濤掀浪”,不可遏止,時而“風平浪靜”,霧散云匿,時而濃云密霧鋪天蓋地,時而白云輕如鮫綃。朝、夕晴朗之時,云海霞光映金,景色煥然一新。置身云海之中,使人有進入神話傳說的仙境之感。
高山奇湖,拔仙臺之南北分布著兩個冰斗湖、四個冰蝕湖。玉皇池最大,位于拔仙臺南坡海拔3380米處。湖面約30畝許,呈圓形似滿月。若遇晴朗天氣臨此,波光鱗鱗,藍天、白云、山峰俱映湖中,湖光山色十分迷人。最小的佛池、三清池居其附近。三太白海位玉皇池北上方之槽谷,形似玉如意。二太白海位三太白海北上方,形似朝笏。唯獨大太白海位于拔仙臺北之槽谷,呈圓形,湖面13.8畝。晴朗之時,湖水清澈如鏡,冰涼沁人心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多雨季節(jié)湖水滿溢,沿谷乘奔馭風而下,鳴聲震耳,遐邇可聞。此處天氣瞬息變化無常,湖面忽兒霧氣彌漫,咫尺物不相見,忽兒霧散清明,青山湖光依舊,民間俗稱此霧為“神帳子”。更令人驚異的是,每逢盛夏登臨此地,常見湖邊有一種小鳥,名白頂溪鴝,其大小類燕子,背烏黑、腹部紅褐,頭頂有一白色斑紋,鳴聲“啾啾”,飛行敏捷,時而劃過湖面,如蜻蜓點水;時而佇立巖上,形態(tài)自若,逗人喜愛。白頂溪鴝以水中浮游生物或小樹葉為食,所以常激搏水面捕食覓餌。唐代文學家韓愈有“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爭唧彎環(huán)飛,投葉急哺彀”之詩句,極言“神鳥”銜湖面落葉之情狀。宋人朱弁在《風月堂詩話》中也描述:“此湫林間陰森,水面湛然,魚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間落葉,鳥輒唧去,遠棄之,終年無一葉能墮波上者!庇谑呛酰藗兙桶堰@種少見的現(xiàn)象——小鳥銜落葉,更加神秘化了。相傳下來,便稱此鳥為“凈水童子”,并說“有片葉寸荑鳥必銜去”。唐貞觀年間,天氣大旱,京兆尹韓皋取湖水祈雨巧應;宋代,蘇軾任鳳翔府簽判時曾撰《太白山禱雨記》文。由是之后,登山取水祈雨便成習俗,風糜于世。向“神靈”乞求普賜恩澤,是過去人們對自然科學不認識的一種迷信做法。
太白山湖泊之所以奇特,是因為它們是我國內(nèi)陸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又因清澈明凈,一塵不染,光潔可鑒之故。
萬年不融冰洞,位于大太白海之上,拔仙臺北下巖崖上,為一天然巖洞。洞深10余米、高3米許。洞頂有巖隙滴水,濕冷陰森,供有太白山神主3尊,系生鐵鑄像。過去因氣候特寒,滴水出巖隙即成鐘乳石狀冰柱,終年不融,人稱“萬年不融冰洞”。近代氣候轉(zhuǎn)暖,夏季暑熱時已不多見有冰存在。
拔仙絕頂,拔仙臺是太白山最高巔,從下向上望去,峰頂廟 宇凌空,鍔刺藍天,李白有“舉手可近月”之形象比喻。然而攀上去,卻另是一番景象,臺面開闊平坦,向西直通跑馬梁,站上拔仙臺極目遠眺,果真是“會當臨絕頂,一覽群山小”。至若晴夏景明之時,北望秦川,渭河如帶,蜿蜒曲迥,川原似棋盤,阡陌縱橫。顏色灰暗處,是村落、城鎮(zhèn)與工廠。四顧環(huán)視,或石河石海廣布,似浪濤翻滾奔騰;深澗、懸崖如刀劈劍削,深不見底;山巒重疊,如犬牙交錯;唯拔仙臺如鶴立雞群,群山揖圍其下,如眾星捧月,景象別致。入夜,晴空月朗之時,山峰含黛,群星燦燦,萬籟俱寂,時有微風沙沙。每當夕陽西下或紅日初升之時,霞光四射,薄霧彤彤,云濤赤紅與金黃深淺相間,向陽巖壁、峰崖一片通紅,奇麗壯觀。
建筑名勝
太白山上有中國建筑史上罕見的古建筑群,如沙坡寺、蛟龍寺、黑虎關(guān)、嵩坪寺、中山寺、大殿、斗母宮、平安寺、明心寺、放羊寺、文公廟、三官廟、藥王殿、蓮花寺、太白廟等。斗母宮以上的廟殿多用鐵瓦,神像多為鐵鑄或木雕。山巔氣候嚴寒,冰山雪峰,四季不融,聳立天空,銀光四射,百里可見,極為壯觀。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