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Shaolin Temple)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南麓,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19年, 公元495年。背依五乳峰,周圍山巒環(huán)抱、峰峰相連、錯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嵩山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1983年,國務院確定少林寺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 2011年7月24日,嵩山少林寺以三年門票收費權質押貸款1億,用于修繕寺院。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剎”之譽;是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始建于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傳授禪法,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寺,供給衣食。寺處少室山腳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此后,寺院逐漸擴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聲名大振。達摩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稱為禪宗的祖庭。禪宗修行的禪法稱為“壁觀“,就是面對墻壁靜坐。少林寺在唐初揚名海內。
少林寺建寺以來,經(jīng)歷了數(shù)廢數(shù)興的曲折歷史。 574年(北周建德三年)武帝禁佛,寺宇被毀。大象年間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遠、洪遵等120人住寺內,名“菩薩僧”。隋代大興佛教,敕令復少林之名,賜柏谷塢良田百頃,成為北方一大禪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滅王世充割據(jù)勢力時,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聞遐邇。高宗及武則天亦常駕臨該寺,封賞優(yōu)厚。唐會昌年間,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毀,迄唐末五代,寺漸衰頹。宋代略有修葺。1312年(元皇慶元年),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贈為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統(tǒng)領嵩山所有寺院。一時中外僧眾云集,演武禮佛,僧眾常有2000人左右。
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至少林,僧眾散逃。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內出家,屢次詔令大修,寺院規(guī)模有所發(fā)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諸帝亦很關心少林寺,或親書匾額,或巡游寺宇。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許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毀。寺內現(xiàn)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千佛殿內有明代500羅漢朝毗盧壁畫。寺旁有始建于791年(唐貞元七年)的塔林,有塔220余座,還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華塔、元代緣公塔等。寺內保存唐以來碑碣石刻甚多,重要的如《唐太宗賜少林教碑》、《武則天詩書碑》、《戒壇銘》、《少林寺碑》、《靈運禪師塔碑銘》、《裕公和尚碑》、《息庵禪師道行碑》和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紀念碑》等。該寺近年來曾屢加修繕,使千年古剎重放異彩,F(xiàn)存建筑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庵、二祖庵、十方禪院、達摩洞等。 少林寺建筑(20張) 少林寺,鼎盛時期規(guī)模很大。1928年,軍閥混戰(zhàn),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把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和鐘樓等主要建筑統(tǒng)統(tǒng)毀于一炬;許多珍貴的藏經(jīng)、寺志、拳譜等燒成灰燼。1982年后,國家為方便中外文化交流對少林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復重建,現(xiàn)已形成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方丈室、立雪亭、西方圣人殿為主題的嵩山少林建筑群。天下第一名剎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牡丹花(2014-04-06)
洛陽龍門石窟(2014-03-19)
龍門石窟(2014-03-09)
你了解洛陽的湯文化嗎?(2012-02-17)
洛陽——“一心兩翼”描繪國際文化旅游名城(2012-02-17)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