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為北岳
追溯北岳的來歷,早在遠(yuǎn)古堯時,命羲和氏的四個兒子分別掌管四岳,羲仲為東岳長老,羲叔為南岳長老,和仲為西岳長老,和叔為北岳長老,和叔來宅。到舜帝時,舜帝用了一年的時間巡狩四岳,二月東到泰山,五月南到衡山,八月西到
因何得名
《尚書·帝典》曰:“有舜“十有一月朔,巡狩至北岳”。北岳即指古北岳的恒山!渡袝び碡暋(dǎo)山》記載秦始皇東巡時過“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秦始皇走太行、恒山到碣石,太行、恒山的名稱依然如此,說明北岳
歷史
西漢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廟。飛石窟內(nèi)的主廟,是始建于北魏,又經(jīng)過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時恒山已經(jīng)寺廟群居,規(guī)模很大,人們稱之為“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上Ш髞碓獾狡茐,所剩不多。恒山以自取景色美
主峰
海拔2016.1米,為五岳的第二高度。恒山以道教聞名,據(jù)《云笈七簽》卷二十七記載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茅山道的祖師大茅真君茅盈曾于漢時入山隱居修煉數(shù)載;八仙的之一的張果老亦曾修道于此。古有十八勝景,今尚存
傳說
恒山,做為道教的活動場所由來已久。相傳,中國神話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恒山隱居潛修的,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蹤遺跡和神話傳說。
《太平廣記》中記載張果老“常乘一白驢,日行數(shù)萬里,則重疊之,其厚如紙
恒山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山脈始于太行山,橫跨塞外,東連燕山,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云代,東西綿延五百里(橫跨今山西 寧武、朔州、代縣、應(yīng)縣、繁峙、山陰、渾源、靈丘等縣),是海河支流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
恒山[1],人稱北岳,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為五岳。 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恒山,號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里,橫跨晉、冀兩省。它西銜雁門關(guān)、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云、
小堡葡萄:在陽高縣境內(nèi)桑干河畔的東小村鄉(xiāng)尉家小堡村,是塞上知名的葡萄鄉(xiāng)。這里,每到夏日,村里村外,葡萄滿架,枝葉繁茂,呈現(xiàn)出一種特有的豐采。 尉家小堡育葡萄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葡萄,已成為這里農(nóng)民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作物。這里種
河曲凍西瓜:晉西北地區(qū)的河曲縣盛產(chǎn)西瓜。當(dāng)?shù)匚鞴,個頭較小,瓤色血紅,又沙又甜,暢銷方圓數(shù)百里。 河曲人不僅會種西瓜,而且保存西瓜也有獨到之處。伏天,摘下的好西瓜置于室中。精心保存起來,可保存到上凍。或者讓摘了伏瓜未死的
廣靈葵花籽:廣靈縣生產(chǎn)的葵花籽,是有名的士特產(chǎn)品,顆粒大、籽仁飽滿、品質(zhì)優(yōu)良?ㄗ呀(jīng)過腌煮加工、涼干、搓皮后,嗑起來干脆噴香,深受群眾歡迎。 下韓砂鍋:渾源縣下韓村生產(chǎn)砂鍋,相傳開始于明代。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