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三佛龕地處西山石窟,在賓陽三洞和萬佛洞之間,雕鑿于唐武周時期(684-704年),是一個依山鑿石敞開式的露天造像龕。 摩崖三佛龕 摩崖三佛龕一鋪七尊像,崖壁上為三坐佛,彌勒佛主尊居中,高約6米,著敷搭雙肩袈裟,跏
牡丹為我國著名花卉,花朵碩大,花容端莊,品種繁多,雍容華貴,被稱為“萬花一品”、“冠絕群芳”的“花王”。牡丹又名百兩金、木芍藥、富貴花、洛陽花等、唐代李正封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詩句,又使“天香國色”成為牡丹的
白園是什么地方?著名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就葬在這里,龍門石窟為紀念這位大文豪而專門修建了這處人文景區(qū)。一代詩圣白少傅,是何緣由葬在這里了呢?白老先生的祖籍在山西太原,但從祖父白湟開始就已遷到河南。白湟曾任河南鞏縣縣令,與
蓮花洞里較大的佛龕是一佛二弟子,主尊是釋迦牟尼佛,但卻不像通常一樣坐著,是立身像,好似一路風塵仆仆而來。兩側(cè)淺浮雕眾位弟子,迦葉、阿難隨侍左右,迦葉身披厚重袈裟,手執(zhí)錫杖(原是僧人化緣求齋的用具,后來逐漸演變成佛教法器
說到唐朝的審美標準,普遍標準答案是貴妃“楊玉環(huán)”。她被奉為隋唐時期象征美貌的標志性人物,豐腴肥碩、雍容華貴。先看隋唐的選美標準:美貌、高個、膚白。如隋煬帝采選民間童女的標準是“姿質(zhì)端麗者”。但在盛唐時期,審美情趣發(fā)
在佛教造像的臺座或背面常看到表現(xiàn)捧花或持香爐的雕像,這些都是供養(yǎng)人,通常都會有比丘或比丘尼做先導。供養(yǎng)人的禮佛圖在龍門石窟也有許多處,上至皇帝、皇后、王公貴族、高級官吏,下至平民百姓,都在此列。 所謂“供養(yǎng)”,除了我們
有“龍門十寺”之首稱號的千年古剎香山寺,就在龍門石窟的東山山腰,香山因盛產(chǎn)香葛而得名。遠望香山,建筑古樸渾厚,蒼松翠柏環(huán)繞其中。古今馳名的香山大普門禪寺,便座落在火珠山巔。還未入寺,寺中已傳來裊裊的佛音,如一縷輕煙,緩緩
2.1 東城桃李 東城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皇城以東的所謂“夾城”,位于太子居住的東宮以東和含嘉倉城以南。是尚書省、太常寺、大理寺等國家機關的駐地。“東城桃李”的美景并不在這個官府林立的是非之地內(nèi),而是在它以東的隋唐故城東
1.1 龍門山色 洛陽南郊東西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形若門闕,故名“伊闕”。這里山清水秀,以瑰麗的石窟藝術蜚聲海內(nèi)外。西山又稱龍門山,為石窟精華所在,還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勝。東山又名香山,因出產(chǎn)香葛而得名。其北為琵琶峰